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五彩的鸟类世界

五彩的鸟类世界

作者:雅风斋字数:70682状态:连载

第 一 章 鸟类知识浅识

书名《五彩的鸟类世界》
作品简介:
鸟是两足的恒温卵生脊椎动物,其体表被羽,具有可飞行的翅膀,有坚硬的喙。目前全世界已知的鸟类约有9000多种,在中国有记录的约有1300多种。
正文

鸟是两足的恒温卵生脊椎动物,其体表被羽,具有可飞行的翅膀,有坚硬的喙。
目前全世界已知的鸟类约有9000多种,在中国有记录的约有1300多种。
 
鸟类的起源与发展
鸟是脊椎动物中的一类,属温血卵生,用肺呼吸,通常全身被有羽毛。
鸟类利用后肢行走,前肢在逐步的演化中变为翅。大多数的鸟类都具有飞行能力。
鸟类最初可能是由生活在侏罗纪时期的近鸟类进化而来的。最早的鸟类从外形上与恐龙家族中的恐爪龙类具有相似性。
鸟类在白垩纪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了新生代,鸟类的外形已经进化到与现代鸟类的外形结构没有明显差别。
关于鸟类祖先的推想
鸟类的演化过程一直是古生物学研究上一个较难解答的问题。
鸟类的骨骼较轻且非常脆弱,而且大部分鸟类的体型较小,所以它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翔。当然了也有部分鸟类不具备飞行能力,例如企鹅。
鸟类的飞行特性给鸟类可考化石的形成带来了不利,减少了可考化石形成的机会,所以人类现在获得的关于鸟类起源的化石资料并不是很多。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知发掘出土的原始鸟类的化石不到10例,且都是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石灰岩层中被发现的。这些鸟类化石距今已有1.5亿年,被命名为始祖鸟。这些化石的发掘出土,将鸟类的起源推进到了中生代侏罗纪时期,并且为鸟类的起源提供了证据。
人们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石灰岩底层中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同时兼具了鸟类和爬行类的身体特征。
始祖鸟化石的锁骨部分愈合成叉骨,耻骨向后伸长,具有牙齿,前肢已经特化成帮助其飞行的翅膀,有十分清晰的羽毛印痕,人们根据其特征将其分为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及尾羽。在其翅膀的尖端都有未退化的指爪,后足有4趾,呈三前一后排列。
针对这些特征,一些古生物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他们认为,鸟类的祖先很有可能是恐龙家族中的“飞行者”。同时科学家们还推演出,始祖鸟的最小飞行速度约为7.6米/秒,它们能够利用鼓翼来完成飞行,但这种飞行无法维持很久。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们先后在中国东北地区发掘出土了中华龙鸟和孔子鸟的化石,它们被认为是连接恐龙和鸟类的一环。从形体上来说,中华龙鸟和孔子鸟更像是有羽毛的恐龙。古生物学家对其化石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后推断,中华龙鸟和孔子鸟应该生活在比始祖鸟生存的年代更为久远的时期。
 
鸟类的分类
地球鸟类从形成开始就在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发生着演化,鸟类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并趋于繁复。据生物学家推测,第三纪中新世是鸟类的全盛时期,鸟类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到了冰期来临,鸟类家族受到沉重的打击,种群骤然衰退。据估计,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大约10万种鸟类,而幸存至今的只有1/10左右。
按照不同的分类原则可以将目前已知的鸟类分成不同的类别。
 依鸟类的生活环境和形体特征
按鸟类的生活环境和形体特征,可以将突胸总目的鸟类分为六大生态类群:
游禽
游禽指喜欢在水面游弋的鸟类,主要包括鸭雁类、鸥类等。
涉禽
涉禽指经常在滩涂、湿地进行涉水活动,但多不会游泳的鸟类。涉禽常具有“腿长、颈长、嘴长的特征,主要包括鹤类、鹳类、鸻鹬类等。
鸣禽
鸣禽是鸟类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类群,主要包括雀形目鸟类。
攀禽
攀禽是指适应攀援生活的鸟类,通常趾形多为对趾足或转趾足,主要包括啄木鸟、鹦鹉等。
陆禽
陆禽指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地面上的鸟类,通常具有适合在地面行走的体态,一般飞行能力不强。主要包括雉类、鹑类、鸠鸽类等。
猛禽
猛禽主要以其他动物为食物,具有锐利的脚爪和喙、敏锐的视觉等适应捕猎生活的特征。主要包括鹰、隼、鹞、鹗、鸮等。
 依科学分类法
目前完全依照科学分类法的鸟类分类系统主要有两种:
(1)中国鸟类界的泰斗郑作新院士以鸟类形态学特征为基础创立的分类系统。这一分类系统目前被中国大部分鸟类研究学者所采用。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查理士·西伯来等人应用DNA杂交技术,对鸟类的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反复的实验,最终以鸟类的进化过程为依据衡量了科和属之间的亲缘关系,建立了鸟类的另一种分类系统。这个分类系统较之以前应用的郑氏分类系统有着较大的调整,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扩大了鹳形目和鸦科。目前这一分类系统被中国之外的研究者们广泛采用。
鸟类的骨骼
鸟类的骨骼是鸟类能够自由飞翔的重要因素之一。
鸟类的骨骼通常都轻且坚固;其骨片薄,长骨内中空,有气囊穿入;鸟类的骨骼通常是由许多骨片合在一起构成的,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骨骼的坚固性。
脊柱是鸟类骨骼中较为重要的组成,可分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5部分。
鸟类的颈椎数目较多,通常椎体呈马鞍形,这就使鸟类的颈部极为灵活,头部的转动范围约可达到180°。
鸟类的部分胸椎、尾椎以及全部腰椎、荐椎完全愈合在一起,合称综荐骨,是鸟类腰部的坚强支柱。
鸟类的肋骨上有互相钩接的钩状突,可以帮助其提高胸廓的坚固程度。
鸟类的翅膀是由其前肢退化而来的,其翅膀各骨呈一直线排列,骨间有能动的关节,末端的腕骨、掌骨、指骨愈合变形,使翼扇动时成为一个整体。
鸟类的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组成。
鸟类的锁骨呈“V”字形,细且有弹性,能在鼓翼时阻碍左右乌喙骨的靠拢,也能增强鸟类肩带的弹性。
鸟类的整个体重都落在其后肢上,因此其后肢的骨骼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和其他陆栖脊椎动物的后肢骨相比,鸟类跗骨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弹性。

鸟类的羽毛
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生理结构,是其体表表皮的角质化衍生物。鸟类的羽毛与爬行类的鳞片属于同源。
鸟类的羽毛通常非常轻且数量众多。根据统计,通常每只鸟的身上都会有超过2000枚羽毛,这些羽毛的总羽重约为其体重的6%。
体表被羽对鸟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鸟类的羽毛能够形成隔热层,帮助其保持体温;鸟类羽毛还具有保护皮肤的作用;羽毛的颜色和斑纹就是鸟类的保护色;有些部位的鸟类羽毛还具有触觉功能。
 
鸟类的肌肉
肌肉是鸟类身体的发动机,其约占鸟类体重的1/5。
鸟类的胸肌非常的发达,能产生牵引其翅膀的强大动力。与其胸肌相比,其背部肌肉则已经退化。
鸟类的胸肌分为两种,即大胸肌和小胸肌。
鸟类的大胸肌起于龙骨突,止于肱骨腹面。当其大胸肌收缩时,就会控制鸟类的翼下降。
鸟类的小胸肌起于龙骨突,而以长的肌腱穿过由锁骨、乌喙骨和肩胛骨所构成的三骨孔,止于肱骨近端的背面。当鸟类收缩其小胸肌时,其翅膀就会相应地呈上举状态。
鸟类后肢的肌肉,基本上都集中在其大腿的上部,以长的肌腱连到趾上。
总体来说,鸟类支配前肢和后肢运动的肌肉几乎都集中于身体的中心部分,这对于其在飞翔时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鸟类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鸟类的大脑、小脑、中脑都很发达。
由于鸟类大脑底部纹状体的增大,所以其大脑半球也相对较大,但其大脑皮层并不发达。
鸟类的小脑很发达,这种天生的生理优势,就决定了鸟类在空中飞翔时,可以保持一定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鸟类的中脑在背部构成一对发达的视叶。在鸟类的感觉器官中,其视觉器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鸟眼依靠发达的睫状肌可以迅速地调节视力,由远视改变为近视。因此,当鸟在树木中疾飞时,通常不会和树枝相碰;或由高空俯冲到地面觅食时,也能极为精准地掌握好距离,及时停住。
与其发达的视觉器官相比较,鸟类的嗅觉器官就显的逊色很多了。
鸟类的呼吸系统
鸟类的呼吸系统是非常特别的,它们为鸟类飞行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鸟类高效的呼吸系统主要由3部分组成:①分别位于锁骨、颈以及胸前部的前气囊;②鸟类的肺部;③分别位于腹部和胸后部的后气囊。
鸟类的肺部主要是负责空气流通的,鸟类的气囊主要负责存储空气。
大多数鸟类有9个气囊,其中只有锁骨气囊是单独出现的,其他的气囊都是成对出现的。一部分鸟类只有7个气囊,如雀形目,这部分鸟类的胸前气囊和锁骨气囊是相通的,甚至是融合在一起的。
鸟类在进行吸气的时候,吸入的新鲜空气中的一部分会直接进入后气囊,另一部分则会经由肺部进入前气囊。
当其呼气的时候,储存在后气囊中的新鲜空气就会经由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之后排出;而前气囊中储存的含氧量低的空气则不经过肺部直接排出体外。
鸟类的消化系统
几乎所有的现代鸟类都是缺齿的,其对食物的咀嚼主要是由砂囊代替的。
鸟类的消化腺很发达,主要包括了肝、胰两部分,它们分别分泌胆汁和胰液并注入十二指肠,参与小肠内的消化作用。
鸟类的消化能力相对较强,其食量大且进食频率高。这与鸟类飞翔时较大的能量消耗有关。
鸟类的排泄和生殖系统
鸟类的肾脏特别大,约可占体重的2%以上。如此发达的肾脏,推动了鸟类新陈代谢的速度。
鸟类没有膀胱,所以其尿中水分较少,且通常呈白色浓糊状,随粪排出而不单独排尿。
大多数的鸟类是不具备外生殖器的。在交配前,雄性会将精液存储于泄殖腔乳突内的储精囊内;在交配的时候,雌性会将尾部偏向一旁,而雄性或从后方、或从前方、或骑于其上、或以其他方式接近,最后泄殖腔互相接合,使精液进入雌鸟的生殖道中。这一过程发生得非常快,甚至在半秒之内即可完成。
雄鸟的精液在雌鸟体内储存的时间因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最短的为一周左右,最长的可以储存一年以上。鸟类的卵在离开卵巢之后会被分别受精,之后以蛋的形式产于雌鸟体外,在雌鸟体外继续孵化发育。
趣 味 链 接
始祖鸟的飞翔之谜
始祖鸟是如何从地栖生物成为了飞翔生物的呢?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科学界始终意见不一,其中主要包括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原始鸟类最初的时候只是在树上攀援,之后逐渐过渡到能够完成短距离的滑翔。随着不断的演化、发展,进化出可以为其飞翔提供条件的翅膀,最终实现空中飞行。
另一种认为,原始鸟类最初是依靠双足奔跑的地栖动物,它们依靠前肢来捕食小型的动物,为了能够追赶上猎物,它们必须快速奔走,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助跑作用的前肢逐渐演化成了能够飞翔的翅膀。
趣味链接
突胸总目又名今颌总目,现存的鸟类大部分都属于突胸总目。
突胸总目中的鸟类都具有翼发达、善于飞翔、胸骨具龙骨突起、具充气性骨骼、锁骨呈V字形、肋骨上有钩状突起等特点。
趣味链接
乌喙骨位于锁骨稍后方,为较粗大的棒状骨。其外端与肩胛骨共同构成肩臼,内端与上乌喙骨相连。在高等哺乳动物中,乌喙骨退化为附着在肩胛骨上的一个突起,称乌喙突或喙突。
趣 味 链 接
鸟类大脑纹状体的重要性
鸟类的大脑纹状体是管理其全部运动的高级部位,与鸟类的一些复杂的生活习性紧密相关。
曾经有人利用家鸽做过实验:如果将家鸽的一部分纹状体切除后,家鸽正常的兴奋和抑制就会相应地被破坏;同时,其视觉也会受到影响;而求偶、营巢等自然的生理习性也会不同程度地丧失。
由此可见,鸟类的大脑纹状体对鸟类生存、活动以及繁衍,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趣味链接
鸟类的发声器
我们经常能够在风和日丽的早上,听到窗外鸟儿的啁啾如悦耳的音乐一般。那么鸟类为什么能够发出如此动听的声音呢,它们又是依靠什么来发声的呢?
鸟类的发声器官是其呼吸系统的一部分,位于气管底部,被称为鸣管。
与哺乳类动物一样,鸟类在其呼吸过程中,气体或进或出地通过其发声器官——鸣管,并引起震动,由此产生声音。
但与大多数哺乳动物较为单一的鸣声不同,鸟类由于其鸣管的存在,可以发出相对多样的声音,一部分鸟类甚至可以制造出十分复杂的声音或是模仿人类说话,例如八哥。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